广告不生产价值,广告生产价值感。广告不改变世界,广告改变世界观。广告的意义在于通过传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,通过创意来争取人们对品牌的好感度。广告降低了沟通的成本,帮助供需双方实现有效沟通。因此,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广告存在的空间。
品牌的基础还是在于产品,产品解决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。有些消费我们可能倾向于国际品牌,比如香水、奢侈品、高端电器等,但有些消费我们倾向国产品牌,比如茅台酒、中华烟、李子柒等。国潮的产生不是偶然,而是因为某些国产品牌及产品更接近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消费属性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水土文化和思维习惯,国际品牌在一些领域或许有些“水土不服”,缺乏功能性的利益点。当国产产品在生活方式和文化属性上更贴近中国人,质量和技术上也越来越领先,国产品牌的未来将是一片坦途。
在这方面,互动通做得比较好,近几年帮助不少国产品牌通过互联网营销实现了品牌价值的增长,比如方太,创意和执行都很棒。
整体来看,中国的品牌大致可以分为两类,一类是家族品牌,即民营品牌,如阿里巴巴、小米、方太等。这些品牌的人格特征明显,消费者都对站在品牌背后的企业家,有着比较深入的认知,同时,品牌的发展也得益于创始人的光环、个性和经验;另一类是国有品牌,如工商银行、中国电信等,它们只有概念特征,没有人格特征,大众对品牌背后的人并不熟悉。这是两类品牌之间的显著差异。
新媒体&旧媒体:
取决于对人性弱点的满足程度
谈起新媒体的兴起与传统媒体的式微,金教授认为,媒体的兴衰,主要原因在于其对人性弱点的满足程度。麦克卢汉说,媒介是人的延伸。新媒体超越传统媒介,原因只有两个字:方便。以前看电视需要守着时间,去电影院需要排队买票,而现在在手机上则可以随时随地看视频,看新闻,打游戏……一机在手,人的惰性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满足。
新媒体的蓬勃对广告业界和学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,在学科方面:学科边界需要再定义——业界的边界在模糊,学科的边界也需要重新思考,这中间蕴藏着重要的机遇和挑战;学科理论相融合——行业新知识、新技能、新理论需要与传统的教学理论框架融合;新媒介形成的新关系——比如一个人手机上有多少个APP,可以潜隐地象征这个人的社会关系、生活形态和价值态度;比如短视频APP所形成的机器与人的新关系,它可以控制人的视觉,但不能激发人的思想。短视频APP天然具有娱乐感官享受,它不像广播一样靠声音引导人的思维,也不像书籍一样以文字引导人产生联想。通过声音或文字,一万个人的想象中可以产生一万个哈姆雷特。但通过视频媒介,不会产生如此丰富的想象。在文化层面上,短视频APP偏重娱乐属性,问题是占据了大众太多的时间。如果一个民族被娱乐APP绑架,这个民族将是没有希望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