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公众号

网站二维码

点击加入广元市质量品牌协会
服务指南
通知公告
协会动态
品牌人物
品牌故事
行业资讯
会员风采
今日聚焦
品牌视点
品牌管理
爱上广元造
党建园地
网站首页
全面禁食野生动物下 四川7000万只养殖蛙不敢醒来
来源:成都商报 | 作者:品牌广元 | 发布时间: 1717天前 | 7218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 

养殖场的小青蛙

 

青蛙养殖场

    最长的冬眠

    持证养殖户何去何从?

    气温日渐回升。望着黑斑蛙养殖池里一片干涸的寂静,从业7年的四川养殖户李先生,只觉得喉咙干涩。相比往年已经晚了快一个月,但他还是没敢向养殖池里注水。“注水,蛙就会进行繁殖;不注水,随着温度升高,土壤变干,有的冬眠的蛙可能就出不来了。”

    上游饲料厂如何应对?

   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,2月24日,全国人大常委会确立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。3月5日,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在发布会上明确,绝大多数养殖龟鳖和蛙类中的牛蛙、美国青蛙两个引进种可以养殖食用。但俗称“青蛙”的黑斑蛙等蛙类品种是否可以养殖,仍没有定论。

    下游蛙餐馆怎样改变?

    冬眠青蛙“一睡不醒”,持证养殖户何去何从?上游厂家生产的饲料谁来消化?以自贡菜为代表的下游蛙餐馆又将如何应对?这,或许是这个春天一道未解的难题。

    黑斑蛙

    四川人俗称“青蛙”,与体型较大的美蛙、牛蛙有明显区别,它是国家“三有”野生保护动物

    目前我省以食用为目的的黑斑蛙等蛙类人工繁育单位有1000余家、存栏约7000余万只

    业内人士建议将驯养繁殖技术成熟、人工繁殖子二代以上且已经适应人工环境的动物,直接划出“野生动物”的名单

    被套牢的养殖户

    急

    养了7年蛙的李先生:近20万斤存栏蛙等待上市销售

    李先生在成都、自贡两地有300亩的养殖基地,养的都是黑斑蛙,也就是四川人俗称的“青蛙”。相对于上市时每只可达一斤重的牛蛙,黑斑蛙上市最常见的在一两左右,重的也只有二两。在酷爱美食的川人看来,黑斑蛙体型小、肉质更嫩、更进味,与体型较大的美蛙、牛蛙是有明显区别的。因此,近年来,像李先生这样的黑斑蛙养殖户在四川越来越多。

    李先生表示,以往这个时候黑斑蛙已经出洞产卵了。而现在蛙还在洞里,随着温度升高,土壤逐渐变干,冬眠挖洞比较深的,在地下二三十厘米的可能再也出不来了。

    7年前李先生经朋友介绍开始养黑斑蛙。“当时办证交了几百页资料,跑了半年拿到《四川省陆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》”,拿到证的兴奋他现在还记得,“有了证就可以踏实开干”。

    每年2月中旬气温逐渐升高,黑斑蛙结束冬眠。他便向池里注水,蛙出洞开始产卵。随后卵子被捞起转移到育苗池进行孵化,大概4月中旬,小蝌蚪逐渐长大为黑斑蛙,开始上岸。“6月中旬前后,单个最轻大概六钱重的蛙就可以上市了”,之后黑斑蛙还会继续长大,直到十月下旬进入冬眠。

    “继续喂,饲料也是钱,如果最后不能交易,亏得更多;不喂了,万一之后允许了,也错过时间了。”李先生停下了养殖的工作。目前,他手里有近20万斤仍在“冬眠”的存栏蛙等待上市销售,按之前比较低的价格15元一斤算,也能卖300万元。一般春节前后都是蛙的消费旺季,今年已经错过。

    李先生说,养殖黑斑蛙前期投入包括育苗池、养殖池的建设、人工、饲料、土地租金等,一亩地大约在3万至4万元。一亩地一年能产2000到2500斤黑斑蛙,按照之前给批发商的价格大概每斤15到20元,差不多养一年能回本。“去年刚开始创业做黑斑蛙养殖的,本钱可能都赚不回来”。由于前期投资比较高,据他了解,不少人是贷款在做,他自己在银行也有贷款。

    今天,往年收青蛙的批发商一个没来,养殖场也封控了。

    困

    回乡创业养殖的张先生:投了35万,除了借款还有银行贷款

    2018年回家学习技术,2019年3月正式养蛙的张先生之前在外打工。“看了不少农业致富经,就决定回家创业了。”张先生一声叹息,包了20多亩地,投了35万元。其中包括自己之前存的10多万、找亲戚借的10多万以及银行贷的5万元。早上6点起,晚上12点睡,是他们的日常。“像养娃娃一样在养蛙,因为我们不敢面对失败。”他表示,如果真的不能养了,以后再也不会从事农业养殖了,只有再出门打工把欠的钱还上。

    如果黑斑蛙真的不能养了,会考虑允许养殖的牛蛙吗?“不会。”李先生对记者说,四川人更喜欢吃黑斑蛙,牛蛙在四川的市场不大。同时,成都四季分明,更适合养殖一半时间在水里,一半时间在岸上的黑斑蛙;而像潮湿炎热的广东江浙一带,更适合养殖喜欢泡在水里的牛蛙。为防止生病,牛蛙养殖过程中用药量相对黑斑蛙来说更高,不适合目前他所采用的“稻蛙共养”模式。另外两人都提到,养殖黑斑蛙的分育苗池和养殖池等场地只有拆除,很难转型。

    养殖青蛙,并不仅仅是食用价值。在业内权威人士看来,在四川普遍采用的“稻蛙共养”模式已经在不少地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,规模正在逐渐增大,保守估计至少六七成的养殖户都采用了该模式。据业内人士介绍,稻蛙共养,一方面蛙可以消灭一定的害虫,降低了化肥、农药的使用量;同时为了确保蛙可以生存,农户也会尽量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;另外也提高了经济效益。

    张先生表示,今年本来打算用卖了黑斑蛙的钱买饲料,现在蛙卖不了,买饲料的钱也没了着落。

    被连累的上下游

    转

    饲料厂商:

    损失比养殖户小点 回收加工为鱼饲料

    青蛙养殖踩了一脚急刹车,上游产业情况如何,会发生“追尾事故”吗?成都商报-红星新闻记者联系上川内一家生产蛙饲料的龙头公司。2019年,该公司销售了大约九千吨蛙饲料,占整个四川蛙饲料市场的一半以上。该公司蛙饲料的价格从每吨六七千元到上万元不等。

    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,川内养蛙的地方包括成都、德阳、绵阳、乐山、内江、宜宾、自贡、泸州等地。除了川渝两地,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也在养蛙。去年川渝两地的蛙饲料整个市场规模在一万五千吨左右,全国大概在八万吨左右。

    蛙饲料包括喂蝌蚪的粉状饲料,喂不同阶段成蛙的颗粒状饲料,随着蛙长大,饲料颗粒也在逐渐增大。就像婴儿的奶粉,每个阶段的营养侧重和价格都有所不同。“1.2斤上下的饲料差不多能产出1斤蛙”,按照上市平均约一两重,1斤黑斑蛙大概有十只。如果饲料按7500元每吨算,产一斤蛙饲料成本大概在4.5元左右。“今年一月初的订货会大概有一万吨的订单,比去年多了约一千吨,说明整个青蛙养殖行业在良性增长”。

    业内权威人士告诉记者,目前四川省以食用为目的的黑斑蛙等蛙类人工繁育单位有1000余家、存栏约7000余万只。四川黑斑蛙年产量超万吨。

    该工作人员表示,饲料厂商自身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,相比于养殖户,损失可能会小一点。蛙饲料是他们生产的多种饲料之一。饲料生产出来,卖不出去,损失肯定是有的。如果最后黑斑蛙真的不能养了,部分蛙饲料可以回收加工为鱼饲料,但重新加工肯定会提高成本。目前,他们备的几百吨货都在库房里。

    改

    餐饮企业:

    很难找到完全替代品 寻求开发新菜品

    没有青蛙供应的餐馆又会如何应对呢?记者前往以蛙和兔为招牌菜的四川自贡。在自贡,青蛙又被称作“克猫儿”,多数自贡人喜爱吃青蛙,所以很多餐饮店都把青蛙作为招牌菜,比如家常田鸡,水煮田鸡,香辣田鸡,卤田鸡等等。在自贡人看来,青蛙与美蛙、牛蛙是有明显区别的。自贡卖青蛙的餐馆很少打“美蛙”的招牌。另外有一些招牌为“美蛙鱼头”的餐馆,卖的是美蛙,也就是美国青蛙。

    自贡市贡井区青杠林的宏发饭店,以田鸡、兔子、鳝鱼、泥鳅等为特色菜品。家常田鸡更是店里的招牌菜,占总营业额的70%有余。52岁的罗劲松既是老板也是主厨,店里的青蛙来自附近菜市场,从以前的进货价10多元/斤到最贵时候的70多元/斤,其销售价格也从40元/斤涨到120元/斤。虽然单价较高,但顾客仍络绎不绝,“生意差的时候十来桌,生意好的时候三四十桌,平均每天的销量在七八十斤”。

    对于不能售卖青蛙的要求,罗劲松表示“绝对服从”。然而不能卖招牌菜了,“营业额肯定会降,还可能会丢失一部分客源”。暂停营业期间,罗劲松增加了小煎鸡、小香猪、烧牛肉等一些菜品,为重新开业做准备;同时还准备尝试用美蛙或牛蛙作为替代品进行烹饪。

    据市场近年的统计,自贡市年均青蛙的销量在2700吨至3000吨之间,以每斤做一份菜、每份均价80元计算,除去家庭消费,全市餐饮店每年销量为400万份,产值在3.2亿元。自贡市盐帮美食产业协会副会长何伟说,如果不能售卖田鸡了,很难找到完全的替代品。因为,即使把牛蛙或者美蛙作为替代品,质感上也无法实现青蛙肉质鲜嫩、味道鲜美的特点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如果不能食用青蛙了,其他菜品的销量可能会增加。这便为盐帮菜厨师自主创新菜品提供了更强的动力,通过积极研发来丰富盐帮菜风味餐市场。

    行业观察

    黑斑蛙何去何从?

    业内建议:转为“特种养殖动物”

   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全面禁止食用陆生野生动物的决定后,整个青蛙养殖圈都在讨论。直至3月5日,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明确中华鳖、乌龟在内的绝大多数养殖龟鳖和蛙类中的牛蛙、美国青蛙两个引进种可以养殖食用。但黑斑蛙养殖户们则依然迷茫,“既然没有一刀切,说明还是有希望”。

    业内权威人士向记者表示,黑斑蛙现在的“身份”是国家“三有”野生保护动物,即它在《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、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》中。如果黑斑蛙的身份不能从“三有”转变为“特种养殖动物”,它就还是野生动物,按照现在的情况,就不能驯养繁殖交易。同时,这样的身份转变,也涉及管理部门的改变,野生动物归林草部门管理,特种养殖动物属于农业部门管理。如果真的要变,也需要时间进行平稳过渡。

    “黑斑蛙是一个很好的代表。”该业内人士建议有关立法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联合起来,对我国已有的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》和《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、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》进行修订,将驯养繁殖技术成熟、人工繁殖子二代以上且已经适应人工环境的动物,直接划出“野生动物”的名单,转变身份为“特种养殖动物”,形成特色产业。“划出‘野生动物’不是说就不保护了,野生的黑斑蛙还是禁止捕食的,放开的只是人工驯养繁殖的这部分”。

    成都商报-红星新闻记者

    王垚 林聪 袁伟

    图据受访者 制图 李开红